冷战美国援日背后:把日本推到世界第二为何又一手摧毁其未来?

  新闻资讯     |      2025-01-07 20:51

  冷战美国援日背后:把日本推到世界第二为何又一手摧毁其未来?二战末期,美国总统罗斯福给老蒋开了一堆今天看来非常优越的条件:中国在战后收回东北、,并且让冲绳独立,由中国代管。

  后人都认为老蒋是鼠目寸光,没魄力,但以之后历史的发展来看,老蒋没看走眼,日本确实复兴了,而且复兴速度非常快。

  美国改造了日本的制度、经济制度,并输送物资、技术、资金,让日本恢复工业,短短20年打造了一个工业强国。

  说起来,当初在太平洋战场上,日本和美国杀得血流漂橹,虽然美国的战略重心在欧洲,但太平洋上的决战才是美国在二战的主战场。

  美国在太平洋投入了最多的人力和物力,付出40多万人伤亡,打掉百万日军,不惜使用才征服日本。

  战争打完时,美国曾构想让日本回到农业国,让这个民族逐渐消失。结果不到10年,就自己打了自己的脸。

  朝鲜战争爆发后,美国开始用日本工业来补给前线,开了这个头后,日本的发展顺风顺水。到了80年代,日本已经是世界强国,GDP仅次于美国,甚至一度在人均水平超过美国。

  那么在二战后,美国小弟众多,为何单单要扶持日本?日本发展起来后,美日有怎样的碰撞?为什么在80年代末,美国又要对日本卸磨杀驴?

  2010年,中国超过日本,成为世界经济第二。而在2023年,日本的位置再次下降,被德国超过,成为世界第四。

  但反常的是,日本人这次非常淡定,因为多年来的经济萧条,几十年的原地踏步,日本人早就习惯了“不景气”。

  这次日本排名下跌也是情理之中,国际各种大宗物资价格都在上涨,西方强国工业产值统一走低。日本拳头产品——燃油汽车又被中美的电动车挤压,经济下行是必然的。

  然而,日本人这种佛系心态已经保持了几十年,从20世纪90年代泡沫破裂开始,日本社会流行“躺平文化”,平民没有物欲,国家没有好胜心。

  而在曾经的世界GDP排行榜上,美国、日本、德国一直是前三甲,这三个国家里,美国是二战战胜国,日德都是战败国。

  抛开有千丝万缕纠葛的德国不谈,美国扶持日本,却是一个“意外中的意外”,连美国人起初都没猜到。

  二战结束后,美国在亚洲的第一盟友绝对是中华,老蒋作为战后“巨头”之一,一心亲西方,和美国坐在一条船上。

  但随后的历史发展让美国始料未及,解放战争爆发后,手握一手好牌的老蒋打了一场烂仗,在1948年基本丢掉东北,甚至黄河一带都被解放军拿了。

  美国人发现这一情况,赶紧和苏联商议,两国要踢一场“默契球”——当时美苏都想控制中国,所以斯大林和杜鲁门分头要求和罢兵,搞划江而治。

  划江而治,能让美苏分头影响中国南北,彼时老蒋的百万雄兵布置在长江,美苏也没想过解放军能真的解放全中国。

  至1949年,中国的局势极为复杂,美国政府的态度左右摇摆。美国不愿失去中国,但总统杜鲁门和老蒋关系很差。

  一来,旧中国政府贪腐严重,严重到美国人都破口大骂,杜鲁门非常厌恶老蒋和他的手下;其次,老蒋在大选里偷偷支持杜鲁门的对手——共和党的杜威,此人曾许诺全力支持老蒋打内战。

  结果民调支持率较高的杜威,却输掉了大选,杜鲁门得知老蒋“吃里扒外”后,两人彻底决裂。而苏联则审时度势,在得到“一边倒”的承诺后,转头支持解放军。

  1949年春天,解放军渡江成功,南方中国在一年内被解放,老蒋败逃。美国本希望和新中国接触,所以大使馆都留在南京,各地领事馆也并未移动。

  可美国人没想到,新中国决定另起炉灶,把西方势力驱逐出了中国,美国这才发现自己彻底失去了这个亚洲最大的盟友。

  随着中美关系在1949年后基本中断,次年朝鲜战争爆发,美国来朝鲜作战,需要一个西太平洋工业、军事支点,但美军完全找不到合适的对象。

  美国人看来,岛太小,且还不稳定,论人口、版图、工业基础,当时只有日本能当此重任。美国内部大都不同意支持日本复苏,但眼下苏联正在扩张,美国只能“捏着鼻子”重建日本。

  中、美、英、法、苏五大国会分头占领日本,日本将不再存在中央政府,只有“盟军管理处”。至于日本的工业,美国决定将其完全摧毁,让日本回到农业时代,永远无法翻身。

  然而,该计划并未落实,因为战后各大国各有问题——苏联被美国挡在北方,不让登岛;中国忙着内战,无暇派军;英法则忙着恢复殖民地,对日本没兴趣。

  所以日本成为美国一家的“私产”,20万美国占领军遍布全日本,驻日盟军最高司令麦克阿瑟将军成为日本的“白人天皇”,美军是日本的实际管理者。

  1946年开始,美国对日本的宪法、经济制度、教育体系、文化宣传进行全面改革,摧毁了旧日本帝国的一切遗产,在当地建立了基本的美式体系。

  彼时日本还闹饥荒,麦克阿瑟请求国内运送大米救灾,美国海军跨海运送数百万吨大米、面粉、罐头养活日本人,这让日本人对美国占领军的好感倍增。

  鲜为人知的是,日本在40年代末期就恢复了煤炭和钢铁生产能力,综合工业能力是战前的60%到70%,考虑到全球发达和较发达地区都被战争打烂,这个能力已经排在全球前列。

  麦克阿瑟后来以“日本拯救者”自居,但他一开并没有复兴日本的兴趣——美国陆军在东南亚和日本人有血海深仇,麦克阿瑟本人都差点交代在菲律宾,作为军人,他咽不下这口气。

  吉田茂告诉麦克阿瑟:日本饥荒问题仅靠自己无法解决,而据我所知,苏联的间谍已经在暗中活动,和民间日共、左翼勾结。饥荒持续一天,日本“”的可能性就大一分,两三年下来,日本也会变成红色。

  麦克阿瑟被吉田茂的话打动了,毕竟中国已经成为红色政权,如果丢掉日本,那美国在太平洋战争的“红利”将大大缩水。

  于是乎,经过4年的恢复,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时,日本已经基本恢复工业能力,农民也在分到地后积极生产,日本国内出现“战后婴儿潮”。

  可是日本的国运又来了——朝鲜战争爆发,让日本直接起飞。联合在朝鲜半岛的消耗巨大,跨太平洋运输太贵,大部分只能就地从日本索取。

  随着美国的海量订单下到了日本工厂,刺激当地工业发展,逐渐形成明治以后最大的工业盛况,日本史书上叫“神武景气”。

  “神武景气”之后的1958年,日本迎来“岩户景气”,美国资本看日本劳动力廉价,争相投资。在10年时间里,整个日本面貌焕然一新。

  而历史证明,日本人太保守了,60-70年代,日本的GDP增速常年在10%左右,6年让GDP增长一倍,10年涨了两倍,一跃而成资本主义世界明星。

  哪怕在二战时,日本都是个农业为主的“准工业国”。而在20世纪60年代,日本遍地工厂,农民排队进城,大量劳动力进入煤矿、钢铁厂、电子厂、汽车厂、造船厂,撑起了GDP。

  日本在1968年超越西德,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强国,城市现代化程度超过意大利、法国这些老牌强国。

  日本制造,如洗衣机、电视这些家电,还有商船、汽车、工业机械,都物美价廉,畅销全球。这些产品带动日本的国际形象好转,日本贵族和政客访问全球,都受到热情接待。

  23年时间,从一个满目废墟的战败国,变成受人尊敬的世界强国,日本人的民族自信心爆棚,对军权、二战问题、制度的讨论越来越多。

  但彼时在日本的身后,美国正闷闷不乐:美国在跟苏联的竞争中精疲力尽,回头时,日本这个小弟已经身强体壮,而且对自己颇有微词。

  70年代,美国部分跨国企业提出要限制日本,政府也已经对这个小弟感到不放心,手里的镰刀即将落下。

  20世纪70年代,沸腾的资本主义世界遭受当头一棒——石油危机爆发,各国手足无措。以前最被看不起的阿拉伯人,现在用原油卡住了西方人的脖子。

  随着战后20年狂飙突进的经济发展结束,资本主义强国都在萧条和苏联的压制中郁闷地度过了10年。

  进入80年代后,石油危机的影响彻底过去,第三次工业进入,尤其是“半导体”全面铺开。

  日本此时成为产业领头羊,创造了10年GDP翻三倍的奇迹。日本以汽车、半导体、家电为拳头,打得西方国家毫无还手之力。

  而半导体是日本最强大、最有未来的经济增长点,日本是全球第一的半导体专利拥有国,CPU、内存占全球一半市场份额。

  三洋、东芝、日立、富士通等公司能自己召开技术、市场会议,瓜分全球半导体市场。而美国、韩国等国家的公司,在日本公司跟前连旁听的资格都没有。

  据说,当时日本三洋跟韩国三星合作搞半导体,日本人连工厂大门都不让韩国人进,也不许韩国人参与任何技术讨论,这种霸道激起了外国企业的愤慨。

  此时的美国,见英特尔、德州仪器、IBM、摩托罗拉等半导体公司半死不活,美国政府感觉到,再让日本这样下去,国际秩序要被改变了。

  1985年,美国出手强迫日本、西德等国签订《广场协议》,逼迫日元、马克升值,打击两国的出口。

  协议签订后,德国背靠整个西欧,受到的影响有限。日本的出口则受到重创,被韩国、地区、东南亚挤压了市场,大量热钱进入金融市场。

  当时美国产业工人正热火朝天地砸日货,主要是汽车和家电,但汽车、家电这些东西并没有入美国政府的眼,美国关注的只有半导体。

  通过近代工业的历史经验来看,控制最尖端科技,既能在工业体系中获取最大利润,也能以此控制下游产业,卡住其他国家的脖子,甚至左右他国。

  20世纪后期,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,信息化已经开始,有识之士都认为半导体是第三次工业的胜负手。

  就在此时,美国决定向日本半导体开刀。在1986年,里根总统针对日本“向美国倾销半导体”“不正当海外竞争”发起《1974年贸易法》的“第301号调查”。

  日本半导体产业接受美国监督;日本半导体产品全面涨价;日本必须打开国内市场,让美国品牌占有2成或以上份额。

  美国撕毁和东芝的天价采购协议,限制其业务发展,并派人进入企业内部深入调查,把一批核心人物投入大牢。东芝多年的外贸、技术资料被美国带走,日本科技企业人人自危。

  此后,日本公司纷纷向美国示好,主动涨价,并和美国公司积极交流。短短几年,日本半导体在国际市场份额减半,此后一蹶不振。

  但日本人转过头时,发现美国人拿枪指着自己——在华尔街资本的带头下,美国资本炒作日元,投入和房地产煽风点火。日本金融过热,经济在泡沫巅峰,即将崩溃。

  1990年,日本经济泡沫彻底破裂,、房地产全部崩溃,而戳破泡沫的就是美国。大危机之前,美国的华尔街巨头们率先退场,他们拿走了真金白银,把满地狼藉留给日本人。

  泡沫时代的大萧条持续了3年,日本人从天堂掉到地狱,百万亿日元的资产消失,无数企业破产,日本进入漫长的衰退期。

  这也是美国全方面超车的机会,90年代初,美国政府领导十几家企业共同研究半导体技术,最终实现技术超越,彻底把日本半导体打败。

  彼时冷战也结束了,日本作为冷战桥头堡的地位下降。美国再次卸磨杀驴开云电竞app下载,在亚太金融危机时做空日元,再次收割了日本的财富。

  为防止日本靠着半导体和微电子再次复兴,美国还在韩国、地区扶持了半导体行业,投入大量资金,并支持高端技术,对日本产业形式碾压。

  21世纪初,网络时代到来,美国吃到了最丰富的科技红利。全球主要网络、计算机企业都在美国,撑起了巨大的美股体量,国家得以进入全盛时期。

  日本失去半导体,家电等产业又被中国赶超,后来日本人仅剩汽车这一个拳头产品。后的30年,日本的GDP总数不升反降,30年来经济从无大变化。

  至此,美国才放心了,然后在石油问题、军队自主化方面给日本一些好处,两者维持着微妙的“盟友关系”。

  日本也明白了自己脖子上“枷锁”的分量,后来无论政府还是民间,凡事必然跟着美国的脚步,再无挣扎之举。